網絡依賴的殺傷力
分類: 網癮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4-06
閱讀 :419
網絡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正如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一樣,由網絡而引發的問題也呈日益增多趨勢。網絡迷戀(又稱“網絡上癮癥”或“電腦綜合癥”)便是其中比較典型而令人頭痛的一個教育問題。<?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般來說,網絡迷戀包括電腦依賴癥、網癮、網絡癖、網上娛樂綜合癥、因特網狂躁癥、因特網孤獨癥、因特網癡迷癥(IAD)等。概而言之,是指因沉溺于網絡而不能自拔這樣一種非正常的、生理現象,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明顯的障礙。用美國一位神經科醫師的話來說,所謂“網絡成癮癥”是指因“過度使用網絡而在幸福感上有所欠缺”的一種網絡綜合癥。 眾所周知,電腦網絡空間是一個深不可測、變幻無窮的虛擬世界,進入這個空間就宛如進入了一個奇妙無窮的數字化迷宮,從而容易使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對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更是如此。 研究表明,青少年之所以會鐘情甚至沉湎于網絡,主要與網絡能夠滿足其需要、興趣、幻想、欲望有關。首先,網絡信息傳播的高速性符合青少年追求實效的個性。現代社會是一個學習、工作、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社會,追求效率是現代人共有的特點,網絡正好滿足了現代人的這一需求。鼠標一擊,就能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出所需的信息,方便快捷。其次,網絡交往的虛擬性、廣泛性、匿名性符合青少年渴望交往又害怕現實的交往、渴望真情又懷疑真情的矛盾。 一般來說,“網絡上癮癥”通常有如下特點:(1)無理由、無節制地終日掛在網上,與網絡為伴,一日不上網便有難受之感,嚴重者甚至出現渾身發抖、肌肉痙攣等癥狀;(2)生物鐘紊亂,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睡眠障礙,健忘,頭痛;(3)自我評價能力下降,情緒低落易激動,思維遲緩難自控,脾氣暴躁,注意力難以集中;(4)精力不足,社會活動減少,不愿接觸人也缺乏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產生人際關系障礙;(5)吸煙、飲酒、濫用藥物,甚至有意念和行為等。特別是青少年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不少人因沉湎于網絡而變得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想像力差,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對讀書沒興趣,嚴重者還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不僅是我國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上網最為擔憂的地方,也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不主張兒童過早學習電腦的重要原因。 學研究表明,青春發育期之前的兒童單獨長時間與電腦相處,對他們的發展會帶來不良影響。兒童一味地使用機器來替代人的邏輯思維,必將影響其思維能力和智力發展。長時間與電腦相處,還會在情感上對網絡信息世界產生眷戀和過分依賴之情。特別是在網絡的使用方面,由于新的網絡道德規范尚未有效建立,傳統的倫理道德規范對網民的約束力明顯減弱,因此,在網絡中社會道德相對主義盛行、無政府主義泛濫,出現了大量不規范行為,小則發布虛假信息,大則利用網絡犯罪。很顯然,這種隨心所欲的網絡社會也不利于青少年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