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走進高考考場,小飛(化名)依舊想方設法與老師、家長捉迷藏,逃課去網吧打游戲。三年來,到各網吧圍追堵截這個曾經成績優異、現在卻是全班倒數第一的孩子,是其身心疲憊的母親每天都要重復的事情。由于整日尋找網吧中的小飛,不少網吧的老板已經認識了這個可憐的母親,對她非常同情。一個網吧的老板有時候主動給小飛媽媽打電話:“你兒子又來了,你快來把他帶走吧,看來他已經成癮了!”
被帶回家的小飛“身在曹營心在漢”,心仍然在游戲上,無心上學,不讓玩游戲,小飛當著父母的面一個一個吞下硬幣……近日,這個絕望的母親找到市第七有關:“有什么辦法能幫幫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們愿意傾家蕩產感謝恩人……”
心理衛生專家、市七院田國強副表示,小飛這種上癮已經是病了,是典型的網絡成癮綜合征的表現。他介紹說,“網癮”即“互聯網成癮綜合征”,英文簡稱為IAD,屬于心理范疇。基本是上網時間失控,欲罷不能,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是不能不上網。患者即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仍無法自控。常表現為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不振等。網絡成癮的判定標準常用的有三個:一是連續一個月以上每天上網玩游戲4~6個小時,嚴重影響了工作和學習;二是認為上網能得到快樂;三是不上網就會出現軀體癥狀,如、出汗、煩躁不安等,但一坐到電腦面前,這些癥狀就立刻消失。多巴胺轉運蛋白顯像結果證實,網絡成癮與吸毒一樣損害大腦,網絡成癮者的掃描結果與吸毒者近似。而據國內幾所大學的樣本和顯示,一天玩網絡游戲4小時以上,連續兩周即可成癮!
盡管沒有數據說明在紹興的青少年中有多少網絡上癮者,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網絡上癮卻不能不令人擔憂。據田國強介紹,青少年網癮的發生,存在著“易感人群”。每個網癮少年與他整體的成長環境有聯系,不能簡單看待。多年研究發現,沉迷網絡的“易感”學生,一般來說性格內向、父母寵愛、任性、生活方式比較單一。
“網癮重在預防,最重要的一條是父母對電腦的管理。”他建議當孩子出現以下跡象時,家長應提高警惕:孩子在電腦前坐的時間變長;孩子情緒波動大,不穩定;學習成績突然下滑。
田國強說,治療青少年沉迷網絡的方法沒有秘方,“一旦沉溺網絡,網癮的戒斷就是一場痛苦而漫長的戰爭!”
下一篇:網絡交友要防上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絡讓大學生心理產生的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