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時常會覺得生活沒有意思,要害在于活法太陳舊。千篇一律的生活內容,千篇一律的生活節奏,千篇一律的生活態度,就像掉了針的破唱片,轉來轉去都是一個調,什么樣的神人能不厭倦呢?
沒意思的感覺恰是對陳舊生活和厭倦感的內心抗議。面對沒意思的警示,如果我們不對自己的活法翻然改進,沒意思的感覺就會象電腦病毒一樣迅速蔓延到生命的各個層面,使我們厭倦學習厭倦勞作厭倦情感厭倦休閑與娛樂直至厭倦生命本身。于是,逃避、出走、自殘、輕生等一系列的病態抉擇便油然而生。
日本已故學家森田正馬認為,評價一天生活好壞的標準不是心情快樂不快樂,而是生活有沒有新內容。他引用中國名言論正自己的觀點:“日新又日新,日日是好日”。根據這種標準,如果一個人日復一日地吃喝玩樂,不論心情多好,都不能認為他活得有意思,因為他有生活沒質量。
相反,如果一個人由于學習、勞動、娛樂和交往而使生活之樹常新,即使身患絕癥也不能認為他活得沒意思,因為他的生活有新意。由此,森田正馬先生一反快樂即幸福的人生態度,提出“努力即幸福”的高尚命題。是啊,如果每天都有新努力,還愁生活沒意思?一位因追求快樂而經常逃學去泡游戲廳和錄像廳的中學生,后來接受了“努力即幸福”的思想,終于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名軍校大學生。他感慨地說:“我現在的生活沒那么多快樂,但又苦又累的努力卻很有意思”。
忘了哪位學者提醒我們,如果一位教師教了三十年書,他應當捫心自問:我是教了三十年書呢,還是只教了一年書,重復了三十多遍?同樣,作為一個人,我們到底是活了一萬多天,還是只活了一天,重復了一萬多遍?這話問得真叫我們這些自以為活得挺有意思之輩無法不汗顏。
“意思”永遠是有的,只要我們勇于用新的勞動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勇于用新的思想、新的成果和新的創意去證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為此,我們當永遠保持不老的童心,永遠珍惜尋找的熱情,永遠閃爍好奇的眼睛。這樣,生命將為我們作證:日新又日新,日日有“意思”!
下一篇:“六招”調節不良情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健康的秘訣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