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上班族和學生最怕春困秋乏,容易導致精神倦怠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這種心理癥狀究竟是不是病?有沒有辦法杜絕呢?
其實秋乏不是病,也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生理現象,是季節變化的結果。對此,不少專家建議,入秋時節,應注重適當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并使人體緊張度降低,調節心理狀態。但專家同時提醒,對于工作緊張的“白領”一族和無法回家午睡的“上班族”來說,選擇在辦公室午睡要特別講究方法,否則適得其反,會影響身體健康。秋乏是我們的身體到了秋天需要進行修正而出現的一種非常正常的變化、反應,大家不要過于擔憂,造成心理壓力。
由炎熱的夏季進入秋季之后,人們睡眠的質量也提高了,可是反而會覺得需要更多的睡眠。清醒以后,仍然有非常想睡下去的感覺,身體也感覺無力,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秋乏的癥狀。為什么在冷暖適中的秋季人們還是容易困乏呢?原來是由于夏季持續高溫天氣,使人體的消耗造成的。在長期高溫之下,身體不能很好的恢復活力,導致逐漸失落虛弱。到了秋季,為了彌補夏季對身體的損害,人體就開始了自我修復的工程。在這個期間,人體被強制調整到更多需要修養的狀態,所以時常會感到疲乏,所以,秋乏也可以說是肌體內外環境達到新平衡的過渡現象。秋乏的現象較為普遍,除了總感到睡眠不足之外,還有疲憊、反應遲鈍等癥狀。另外,由于秋季干燥,身體的水分大量消耗,也會導致人精神不振。秋乏的多發人群是上班族,由于身體無法得到長時間的修養,導致秋乏癥狀明顯。長期在室內活動,血液含氧量不足,更是給秋乏雪上加霜。由于秋天是肌體調整修養的重要階段,如果對于秋乏調整不當,不僅會增強疲勞感,影響工作或學習,甚至會導致抵抗力下降,疾病趁虛而入。那么當秋乏襲來時,你該怎么辦呢?
午睡前:少油膩,午餐后5分鐘再
睡不吃油膩食物,不要吃得太飽,否則會加重胃的消化負擔。其次,不宜在午餐后立即躺下午睡。午餐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腸道,大腦血流緩慢,供氧及營養明顯下降,應在午餐后休息5分鐘再午睡。
午睡中:舒展躺下,右側位坐著及伏案睡覺會減少頭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有的人還喜歡用手當枕頭,由于人體四肢血管相對表淺,長時間壓迫上肢血管極易出現橈神經麻痹(手不會動了,要治療幾個月才能恢復)。建議午睡應找可以舒展身體的地方,例如長沙發,或將幾個方凳子拼在一起躺著睡。此外,睡午覺宜盡量選擇右側臥位,睡眠質量更高,因為心臟在左邊,壓迫心臟,會使全身供血不好,醒來時更累。
午睡時間:半小時至一小時夏天和初秋晝長夜短,午睡時間可以稍微放長一點,但午睡時間依然以半小時至一小時最佳。因為睡眠時人的血壓偏低,持續午睡兩三個小時,使血壓一直處于偏低狀態,醒來后同樣會頭疼、頭脹,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午睡時間過長,還會影響晚上睡眠。
午睡后:坐2-3分鐘后再起身
睡醒后應慢慢起身,不能突然爬起來。因為在地心吸引力作用下,起身后人體血液會往腹腔走,造成腦袋缺血,容易產生眩暈感。最好坐2—3分鐘,按摩一下頭部、頸椎,老年人還可以拍拍四肢,使血液循環慢慢協調過來再起身。最好午睡醒后喝一杯水,以稀釋血液黏稠度。用冷水洗洗臉,也能有效消除不適感。
秋乏產生疲勞的性質不同,消除疲勞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一味睡覺,不僅不能消除疲勞,還可能使疲勞加重。專家還解釋,腦力工作者因長時間用腦,容易引起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而使大腦出現疲勞感,這種疲勞為腦疲勞,常表現為頭暈腦脹、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等。此時,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不是睡覺,而應該適當地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有氧運動,以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使大腦的氧氣供應充足,疲勞會自然消失。
下一篇: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心理陰影怎么擺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鏡子不能對著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