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離高考只有幾天時間了,不少考生感受到越來越大的考試壓力,怎樣才能緩解壓力、輕松上陣呢?
近日,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國心理學會主辦的“心理專家講壇”系列活動走進西安高新第一中學,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王淑蘭以“緩解高考壓力,自主快樂學習”為主題舉行了講座,幫助考生減輕心理壓力,輕松應考。
[被屏蔽廣告]
考試是一場心理戰
與其他場合的心理戰不同,高考是自己和自己打心理戰。
王淑蘭認為,有五大因素影響學生考試——環境因素、身體因素、思想品德因素和科學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其中,只有心理因素具有個體性,有自己智力和非智力上的特點,還具有高可控性,很大程度上把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在面臨重大考試的時候,心理因素就顯得特別重要。
從心理學看,每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健康的人,心理失衡常會發生,心態好的同學在考試過程中能及時把平衡找回來,比如遇到苦惱,可以先想通,想不通就轉移,轉移不了就宣泄或在行為上升華,去追求更有價值的事,就像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最終實現正常和超常的發揮。
王淑蘭舉例,一對夫婦兩人都是大學教師,他們有3個孩子。老大總是過度緊張,平時學習不錯,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只考上了專科;老二成績好,卻一點兒也不緊張,父親批評他,他說:“放心吧,本人歷來有驚無險”,結果被寄望于考上清華、北大的他,只考上本省師范學院;老三的老師找家長談話,說你的孩子屬可上可下之列。家長和孩子反復商量,孩子竟以最好的心態,以比一本分數線還高出18分的成績上了理想的高校。
如何以科學的對策自我調適
大多數同學在多數情況下對考試已有基本的心理準備。這來源于自身的努力、老師的教導、家長的幫助監護等等。從另外一方面看,又有準備不足的情況。
王淑蘭了解到,有的考生總想拼時間換成績,最近有位重點中學的高三女同學說,她每天兩點睡覺5點起床;有的考生感嘆,用《祝你平安》這首曲子填上自己的詞:“我的付出已經很多,我得的分數還是太少,升學的路為什么這么窄,讓我怎么過的好?”有的開始抱怨:“我為什么生在這個家庭”,“爸爸為什么不能給我提供什么”;有的幻想,要是那天天氣不冷不熱就好了,作文題是我練過的就好了;更多的同學頭腦中出現的是許許多多的“怎么辦”:自信不足怎么辦,情緒低落怎么辦,想找一個人陪伴卻找不到怎么辦?
面對以上諸多問題,王淑蘭說,以科學的對策進行自我調適非常必要。
第一項對策是采取積極的態度,把考試看作對自己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的直接、間接的評價,并且愿意積極地參加考試。
第二項對策是保持良好的心境,消除考試焦慮。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保持心境平穩,而不是大起大落。出現考試焦慮不可過分在意,不斷地感知注意,等于今天就在為明天的再次和多次出現焦慮做好準備。
第三項對策是肯定自我,增強自信。調整期望值,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我方方面面都行”,“你行我也行”。
第四項對策是掌握應試心理技巧。進考場后如緊張可轉移注意力,慢呼吸,放松,如不行,默默地數數兒或趴下休息片刻,如果還緊張,就自我挖苦、嘲諷或采取對抗沖擊。遇到個別題不會做時不要著急。監考老師走來走去看你完全屬于正常現象,考場上發生意外不要管,聽從指揮就行了。
第五項對策是實施伙伴關懷,在快樂中學習考試。伙伴的關懷可以創造快樂心情,不要光想著把自己的事情先解決好,怕吃虧,要關懷所有的伙伴,對需要幫助的有心理難題的伙伴更要關懷。
最后,增強心理彈性,提高對考試結果的心理承受力。考不好并不意味著一切奮斗都停止了,自己的價值、生存發展條件和前途都沒有了,考好了也要做好盡快投入大學生活的準備,使下一階段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下一篇:高考應試的心理調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成多高考生考前緊張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