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考場失意的孩子,情緒容易出現異常。專家提醒,“考后抑郁癥”現象應引起家長和同學們的注意。
這種狀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考生總悶悶不樂,自己在屋里發呆,時不時將課本找出來翻一翻,有時關在家中大睡,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無精打采,不愿與人說話。
高考后兩周往往是考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學生在壓力面前不知道如何正確調節,有時甚至容易做出過激舉動。
另外,考前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有求必應,而考后家長的態度會在有意無意中顯得冷漠,這也讓許多孩子一時難以接受,甚至會出現心理乃至精神問題。
專家提醒,家長不應只注重考前關心,而忽視考后關懷,其實考試后家長更應關心子女。高考后,對子女的照顧應是逐步降溫而不應反差太大。另外,對考試失意的考生,老師、家長不能歧視、刺激他們,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多轉移其注意力,對情緒反常的,要請心理醫生診治,以免留下隱患。
考后,部分考生因長時間處于焦慮、緊張、失眠狀態,產生“期待型焦慮”。
專家表示,高考前考生承受極大壓力負荷,考后突然徹底釋放,易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成績好的考生往往擔心自己的錄取情況,分數不理想的考生往往情緒低落、悲觀、灰心喪氣,嚴重者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并出現睡眠質量差、乏力、沒精神、食欲減退、煩躁等癥狀。
專家說,一般來說,心理應激反應在考后兩周內能緩解淡化的屬正常反應,但持續時間過長便會向亞健康和疾病轉化,若持續兩周以上或呈進展性反應,同時伴有抑郁、恐怖和敵對癥狀,家長便要提高警惕,帶孩子提早就診。
專家建議,高考僅僅是人生的一個插曲,考生考后一定要調整心態,保持一個平和、健康的心態。如果感到緊張、焦慮,放松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或出外旅游。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性學習”,比如看些文藝類書籍等。通過聽音樂、看電視、打打球來轉移注意力,使情緒得到緩解,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建立自信,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生活。
緊張的高考結束后,許多學生“如獲大赦”。心理專家指出,高考后如果過度放松甚至“放縱”,容易導致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適應障礙癥。
專家介紹,根據往年對高考考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考后考生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從原來的 13小時下降為不到 1小時,超過 25%的考生高考后不再看書。許多家長也由考前的“嚴格監管”變為“寬容放縱”,認為孩子備考階段非常辛苦,考完后應該徹底放松了。一些考生也完全改變生活習慣,不分晝夜地上網、瘋玩、聚會甚至酗酒。
專家提醒,高考后考生應適度放松,科學調整,但不能徹底打亂生物鐘,否則易對身體造成損害。專家說,從復習、高考到等待錄取通知書這個階段,考生承受著較大的身心壓力,考后如果驟然過度放松,不合理安排和調整生活,甚至完全不學習,容易導致暑假后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形成焦慮、抑郁、人際交往困難等適應性障礙。以往,不少大學新生出現這種情況。
專家說,考得好的考生和家長,應保持良好心態,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準備。發揮不理想的考生,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也不要過分勸慰,應盡量轉移孩子注意力,并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避免孩子出現過激行為。專家建議,無論成績如何,考生都可進行適當的鍛煉或旅游,同時要保持“調整性學習”,不要完全丟掉學習習慣。
下一篇:高考謹防考前綜合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考研族深陷心理恐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