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者近10年來曾對國內4萬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測試和研究,結果表明:32%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28%是輕度的心理問題;39%是中等程度的心理問題;0.1%是重度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強迫現象,敵對,偏執,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態不平衡等10大
類。可見,當前學生的心理素質堪憂,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務之急。
在以上10個心理問題中,學習壓力所占比例居于最高,竟達36.7%,是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最嚴重的一個。學習壓力會導致學生心理感到壓抑,從而引發抑郁心態;學習壓力導致學生視學習為畏途,害怕考試,厭惡作業,逃避學習,從而引發學習焦慮等問題;學習壓力還是引發學生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情緒不穩定等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總之,學習壓力導致的問題,小而言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而言之,則會影響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嚴重者還導致學生人格扭曲或異化、心理變態,甚至出現學生厭世、出家、輕生等觸目驚心的后果。
學生的心理問題,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在考試心理問題上,考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導致他們應試發揮不正常或反常的深層的常見原因。據筆者的一項考前考生心理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其中:90.4%的考生害怕考不好讓父母失望;79.3%的考生認為高考是人生大事因而備考應考十分緊張;77.1%的考生對高考信心不足,并有自卑心理;76.8%的考生注意力不集中;75%的考生煩惱、焦慮。這些,都是考生考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態,筆者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高考成功規律時,筆者提出了“高考成功=實力(文化素質) 心態(心理素質)”的理論,旨在說明:高考不僅是知識的競爭,是“知識戰”,而且也是心理競爭,是“心理戰”;擁有了扎實的文化科學知識,只是高考成功的一半,考生若不具備優良或健康的心理素質,要取得高考成功是十分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筆者之所以如此提出問題,旨在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考生的心理教育,關注考生的心理研究,關注考生的心理調適,關注考生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協調發展。
筆者要特別強調的是:每年臨近高考的前一二個月,各種媒體有關高考的過度過頻報道,甚至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大肆炒作,也是導致考生產生巨大壓力的緊張源之一。因為媒體的過度過頻報道和大肆炒作,易使考生難以自拔而陷入一個誤區:高考高于一切,高考重于一切,高考決定考生命運,似乎世界上只有“高考”的存在。其次,考生之所以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不堪重負,也是與學校和家長的態度密切相關的。學校應加強考生考前的心理教育,加強考生心理調適的咨詢與指導,堵塞引發考生壓力加劇、考生心態緊張的各種途徑。再次是家長。據筆者研究,考生的心理緊張,考生的心理失衡,也來自于家庭的壓力,如對子女的過高期望值,強迫式的關愛,有意或無意中對子女應試的干擾,家長的不健康心態乃至一言一行或一舉一動,都會通過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機制影響孩子的考試心態。須知,只有家長具有健康的心態,才能使子女也具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對高考以平常之心待之。
下一篇:兒子入園前存在的心理焦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過后考生容易出現三種心理方面的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