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據悉,抑郁癥發病率很高,幾乎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因此它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抑郁癥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抑郁癥缺乏正確的認識,偏見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診。由于民眾缺乏有關抑郁癥的知識,對出現抑郁癥狀者誤認為是鬧情緒,不能給予應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抑郁癥的致病因素
“抑郁癥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多種因素致病,目前,精神醫學對抑郁癥致病的成因分析的結果認為,其主要致病因素仍與社會環境有關。”專家說,目前醫學研究表明,遺傳因素是抑郁癥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家族遺傳病史而患抑郁癥的幾率較之正常要高。除此之外,個人的素質、身體因素也能增加患抑郁癥的幾率。“因此,要遠離抑郁癥的困繞,前提是擁有健康、合格的身體素質。”
“同時,我們更為關注致病的社會因素。長時間的緊張情緒、生活壓力、社會心理和人際交往等因素容易從心理層面導致抑郁癥的高發。”專家介紹,不少人總認為抑郁癥是一種個人缺點,因此患病的人很少求助于醫生,因而導致了不少抑郁癥患者不能在患病初期得到有效治療,從而加重病情。
抑郁癥的易感人群
就目前而言,抑郁癥患者涉及各個年齡層次和行業領域,因多數接受抑郁癥發病的患者身處都市,醫學研究中對于城市中抑郁癥的病例調查了解更為詳實,但這并不能說明抑郁癥易感人群以城市人口為主。
“就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有三個關鍵人群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生產前后的女性群體、更年期前后的人群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這三個群體患病的幾率較之其他群體要高。”專家介紹,由于身體激素發生改變而導致的情緒不穩定因素是引發抑郁癥的主要因素,因此,這三個人群更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保健。
抑郁癥的防治要點
“已出現抑郁癥癥狀的患者,一定要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心態,這也是目前對抑郁癥進行醫學干預的重點措施。”據了解,早期抑郁癥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接受醫生治療,病癥康復的周期將明顯縮短,同時治療的效果也最佳。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有這樣的誤解:抑郁癥屬于心理疾病,因此通過心理治療就能使抑郁癥得以完全康復。在此醫生提醒:抑郁癥不是一般性的心理問題,它的治療是以藥物治療輔以心理治療,因此,不能單純地把它歸結為簡單的心理疾病,應該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
“一個人在出現情緒不穩、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超過兩周,就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應該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助。”專家最后提醒:掌握工作節奏、豐富日常生活、建立規范的人際交往渠道、及時排解壓力都是預防抑郁癥的有效途徑。平日也應該多與專業醫師溝通,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更是遠離抑郁癥的關鍵
下一篇:明星產后的抑郁與健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季,應當心“精神異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