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理系學生為什么也會自殺?學習心理學的人,按理說對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應該可以控制得很好。但是,近日卻有案例顯示,心理系的學生也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走向自殺。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這樣的行為呢?
大學應組織適合學生的集體活動
大學生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老師和父母。邁進大學門后,楊瑩建議大學生之間應增多關愛,學校也該多組織集體活動,讓學生找到歸屬感。楊瑩指出,現在幾乎所有大學都設有校園網,網絡聊天代替了同學間面對面的溝通,而眼神的對撞和眼睛與屏幕的交流是兩碼事,長期上網成癮會引發心理問題。老師應組織適合學生胃口的集體活動,把學生從網絡上拉回到現實世界。此外,大學輔導老師也應具備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自殺根本原因與成長經歷有關
從表面看,選擇自殺可能是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或是戀愛、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問題,但從根本上說與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是大學生心智健康成長的保證。在國外,一個家庭有幾個孩子,孩子們會共同去爭家長的寵,而中國是兩代人一起去爭一個孩子的寵。孩子順心慣了,到了大學難以獨立應對挫折,就會引發各種心理疾病。
國外家長善用拇指中國家長常用食指
中國的家長應多對孩子進行“肯定教育”。在孩子成長期父母給予的肯定要達到5000次以上,才可能養成健全的人格。國外的家長常會豎起大拇指鼓勵自己的孩子,而中國的家長卻常伸出食指指責孩子。這樣孩子的自信就會打折扣,沒有足夠自信就難以培養自尊,不尊重自己更何談尊重別人。很多孩子苛求別人,當二人意見相左時,關系就會緊張,這實際上是孩子自信不足,導致不夠自尊,所以也不尊重別人的意見。但她也不同意家長過度贊美孩子,要建立適當的自信,家長應多從正面鼓勵和肯定孩子。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如何去做,而不要用“別”、“千萬不要”等字眼。
其實,學習心理學與心理學的運用,并不是一回事,即使是學心理學的人,也不一定能夠控制好自身的心理問題。所以,想要預防青少年自殺慘劇,還需要家長從小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正確教育。
推薦閱讀:自殺多因長期壓力過大導致
下一篇:喝四種水等于慢性自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精英人士為什么容易抑郁自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