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說起自殺,很多人都不免十分的難以接受,畢竟很多我們所見的自殺人群,大部分是因為感情出現問題想不開而走上這條道路。這種情況也折射出現今人們心理健康失衡的問題。那么,面對有自殺傾向的人群,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預防自殺呢?
專家指出:自殺是可能預防的,心理干預是預防的主要手段。
首先,從小學到大學都應設立心理衛生課,加強道德、情操、修養等心理健康輔導和進行就業、婚戀等挫折教育,使學生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對心理障礙的抗病能力。
其次,廣大醫療單位的醫生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者,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一旦發現就醫人群中有抑郁、煩躁、情緒波動等心理問題的,應及時進行心理癥結化解和心理障礙治療等干預。
最后,相關機構應密切關注轄區居民或本單位員工的動態(包括同事間、鄉鄰間的關系),對一些厭世、厭倦生活者,應給予合情合理和苦口婆心的勸導和化解矛盾,讓所有的人都珍惜生命,讓生活更加美好和事業更加輝煌,讓自殺的概率下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社會的穩定和家庭的幸福.
會自殺的人在生活中肯定是遇見什么讓他們心理受創的事情,才會想不開,以圖通過自殺來獲得解脫。因此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加強大家的心理道德建設,才能夠防止自殺事件一而再的出現,希望以上的介紹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一篇:預防自殺需做好七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揭秘:人為什么要自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