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想必沒人都有過社交恐懼吧,尤其當我們在一個新環境中的時候,往往很靦腆,不敢與陌生人交往,不知道與他們交談什么,當這種行為變成習慣的時候,則會成為一種疾病,叫社交恐懼癥,這種疾病會有哪些特性呢,下面跟大家講解。
社交恐懼癥多起病于青春期,社交場合下產生強烈的緊張、害怕、不安,發作厲害時伴有頭暈、惡心、震顫、出汗等植物神經反應,患者采取回避行為。下列個性特征者易患社交恐怖癥:
1、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內向者安靜、內省、不喜歡接觸人;情緒不穩定者易焦慮,對各種刺激的反應過于強烈,情緒激發后,又很難平復下來。與人交往時,強烈的情緒反應,影響正常適應。
2、完美主義。對自己要求過高,希望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場合、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完美無缺,得到別人的稱贊。但人無完人,這就不可避免造成反復的自我挫敗,終于見人就緊張害怕。
3、自我評價低。自卑,自我貶低,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內心恐懼,怕引起別人不好的反應。
4、感覺過敏。感到別人看出他(她)緊張不自然,從別人的眼光中看出別人對他(她)厭惡、憎恨或別人也不自然了,不愿與他(她)繼續交談,因此就更加緊張害怕。
以上4類人最容易患有社交恐懼癥,他們不敢與人交往,他們心里有說不出的害怕,他們沒有自信,他們很緊張。這類人需要鍛煉,需要幫助他們去克服這種焦慮困難,要讓他們知道交往并不是一件讓自己為難,讓別人為難的事,讓他認清社交是一種不錯的事,能讓自己更好的成長。
推薦閱讀:恐懼癥治療需注意的五個要點
下一篇:密集恐懼癥怎么治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悅納自我 克服拍照恐懼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