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回避型人格障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專家認為:這一般發生在幼年時期,由于自己無能而產生痛苦的感覺,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于自己過分的輕視等等,那么回避型人格障礙的病因是什么呢?這是許多人都想了解的,其實原因是有很多的,今天就來給大家回答一下這一心理健康問題。
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
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有人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不愿接受別人的高評價;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泄氣,越比越自卑。
2.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當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百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后的行為,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響。
有的人由于神經過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政治地位、工作單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這種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回避的態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礙。
以上三種就是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其實除了這三種還有很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要引起重視,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盡量的擺脫心理陰影。如果病情嚴重的話,需要及時的去看心理醫生,要努力增強自信,做好日常保健,則可以減少這種疾病帶來的傷害。
下一篇: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合群也是一種人格障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