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通常人都有各自的性格,有的人做事情干練,一旦遇到事情會積極的去做;而有的人,天生動作緩慢,做起事情來拖拖拉拉。其實,做事情拖拉的人,對心理健康是有一定影響的。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做事拖拉也會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一起來看看。
辦事拖拉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些人甚至一件事要拖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徹底的解決,有人認為這種拖延只是一種壞習慣,而有些人則認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叫做拖延癥。有的人辦事總是拖拖拉拉的,領導交代的事情總要等到最后關頭才去做,最后感覺自己生活的十分疲憊。
那么辦事拖拉究竟是不是拖延癥呢?專家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心理咨詢師介紹,拖延是一種變相逃避,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但在心理學上并沒有拖延癥這種疾病。有拖延習慣的人有事不去辦,一直拖,最后拖到事情實在沒有辦法再拖下去了才去辦,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它對人的影響主要就是加大人的壓力,有些需要解決的事情,但是一直沒有處理,那么它就會作為一種壓力一直存在,直到這件事情被解決。
辦事拖延不僅會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也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影響,如果一件事情放在那里一直不處理,那么它的存在就會作為一種影響,會對你的內在產生各方面不同的沖擊,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心理上是有很大的壓力。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做事情拖的影響,希望大家掌握這方面的心理常識。在以后的生活中,應該改掉自己做事拖拉的不良習慣,盡量做到今天的事交給今天去做。從而才能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確保健康的工作和生活。
下一篇:別讓網絡拖延癥耽誤你一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積極調整自身心態才能戰勝拖延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