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對于我們現(xiàn)代生活的人來說,拖延癥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拖延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無法完成這一件事情,也就越拖越慢,這種拖延癥甚至危害到了大學生,讓大學生在處理學習實踐的時候,將學習的作業(yè)時間延后,直到將自己的整個學習計劃落下。
第一,普遍性。拖延現(xiàn)象是普遍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拖延的毛病,有些人輕微,有些人嚴重,有些人偶爾發(fā)生,有些人經(jīng)常發(fā)生。人們通常認為,拖延只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一種小毛病,影響不大,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實際上,作為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和行為習慣,拖延癥不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還表現(xiàn)在如政治、管理、決策、軍事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上,其影響不可小看。
日常生活中的拖延,影響個人、家庭生活的順暢。在政治、管理、決策、軍事等重大問題上,重要決策拖延,處理危機拖延,解決問題拖延,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亞歷克斯斯泰勒是美國《財富》雜志的專欄記者,長期跟蹤研究報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情況,他認為,通用汽車公司的衰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決策者和管理者對經(jīng)營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拖延的態(tài)度,不及時果斷解決,導致問題積重難返。領(lǐng)導者、決策者、管理者,如果有嚴重的拖延習慣,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問題,對于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習慣性。患有拖延癥的人,不是偶爾表現(xiàn)出拖延行為,而是經(jīng)常性地在大事小事上都表現(xiàn)出來。拖延癥是人的一種牢固的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習慣的特點是難以改變,特別是長期形成的壞習慣,人們意識到它的危害性,極力想改變,但往往又被這種習慣牢牢支配而難以擺脫,總是處于痛苦的掙扎之中。事實上,有拖延癥的人當中,大多數(shù)都希望戒除這種習慣,卻沒能成功,因為這種習慣已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根深蒂固。心理學家派希爾說:“習慣會變成無意識的大腦運作過程。如果長時間拖延,人們便會從根本上習慣性地保持這種狀態(tài)。”
拖延癥與人們的一種僥幸心理習慣有密切關(guān)系。面對生活工作中的麻煩和問題,人們往往會想,拖延一下,也許麻煩和問題會消失,至少會減小。事實上,麻煩和問題不會因為人們回避它而消失,反而會變得更嚴重。麻煩和問題更嚴重,又更想回避,更想拖延,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的情形。
第三,危害性。拖延癥的危害是廣泛而嚴重的。在拖延中,人們所面對的事情、問題、麻煩不會減少、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多、更嚴重,越是拖延,內(nèi)心越是緊張焦躁,越往后心理壓力越大,到了不得不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時候,在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中,思維和行為效率都極低,事情結(jié)果很糟糕。拖延行為會使得人們浪費時間和精力,難以達到生活工作的預期目的,遭受生活工作中的種種損失。在拖延中焦慮,在焦慮中又拖延,如此惡性循環(huán),生活不順利,工作低效率,最終一事無成。
大學生一旦產(chǎn)生了拖延癥的疾病,那么,則會嚴重影響我們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要下定決心來改變自己的這種狀態(tài),學會強迫自己控制自己,制定好一個嚴格執(zhí)行的計劃表,明確利用自己的時間,我們就很快會擺脫這種拖延癥的心理狀態(tài)。
推薦閱讀:行動起來吧 一起拒絕職場拖延癥
下一篇:今天你拖拉了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拖延癥有哪些常見的癥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