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創傷性抑郁障礙的音樂治療
【摘要】心理障礙中的抑郁情緒困擾,尤其是創傷性抑郁障礙相對危害較大。抑郁性神經癥的藥物干預到一定程度,在患者痛苦程度減輕的情況下,減量乃至停藥以心理治療補償是合理的取向;然而藥物、認知、認知行為調節方式時常遭遇“瓶頸”;求助者的信心動搖或者彷徨,又容易導致次級癥狀、和抑郁障礙的反彈。音樂干預治療策略是一個比較經濟、“環保”和有效的策略。基于動力學觀點,情結能量導出、負面能量紓解時效和心理再建環節的音樂干預策略實施,效果良好。
一、抑郁性障礙的挑戰
抑郁癥被稱為“藍色隱憂”,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目前已經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在深圳、北京、上海及廣州等大城市的白領們在高壓力高競爭的環境下迅速成為此病的高發人群。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調查統計分析,全球抑郁癥的發生率約為3.1%,而在發達國家接近6%左右,2002年全球重癥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萬人,而全球的抑郁癥患者已達3.4億。在年滿20歲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癥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預計抑郁癥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將上升到8~10%;到2020年重性抑郁所致功能殘基將升至疾病總類的第2位,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抑郁癥在我國的情況不容樂觀,目前抑郁癥在我國的發病率大約為4%。據應用新的疾病分類和診斷系統所進行的部分地區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我國抑郁癥患病率約為10‰~15‰左右,已與發達國家統計結果相近。因為抑郁而自殺的現象也十分嚴重。神經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約占疾病總負擔的2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到2020年將上升至疾病總負擔的1/4。有資料顯示,我國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與心理應激相關的疾病患者約占人群的5%~10%,身心疾病、心理障礙已成為多發病、常見病。2008年我國重點城市典型醫院神經系統用藥金額,京滬穗三大城市的比重超過60%,抗抑郁藥約占1/5。
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更加數倍于這個數量的抑郁性心理問題、抑郁性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邊緣人群連初步的心理治療也沒有得到。經濟壓力、文化偏見和心理保健科普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尋求更加經濟、有效和適用的心理干預策略成為當務之急。抑郁性障礙是當前和今后相當時期內的巨大挑戰。
音樂治療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寶庫,是大眾心理治療和大眾自我心理保健的有效策略。本人在多年的心理輔導治療中,針對某些求助者采用了音樂治療作為主要或者輔助干與策略,尤其是對于創傷性抑郁障礙者得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
二、創傷性抑郁障礙的音樂動力特征
心理創傷導致的應激狀態超越個體資源極限,內分泌系統紊亂出現焦慮、抑郁性痛苦體驗,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而演化成抑郁性障礙。而次級癥狀的推波助瀾,使得抑郁障礙不斷加深。負面能量不斷積累導致了“心結”的形成。
催眠治療理論、人本主義學派的潛能說,認知行為療法的取向等都把正面能量的引導,促進人格強大作為了干預策略的追求。而這個靶向目標,都是求助者內心深處的負面能量積累—心理能量的郁結。
而音樂治療的生理、心理“共振”說、內分泌和情緒的“調節”說,都吻合了心理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假定。生活嚴重負性事件導致心理創傷,就是一種“心理物理學”動力現象。例如地震的巨大破壞力,摧毀房屋,毀滅生命,傷害軀體,也傷及了相關心靈。也可以說地震的巨大能量,在患者心理上留下了“撞擊的痕跡”。這個痕跡太重,積聚了大量的負性能量,超越了承受能力。而個體的自我平衡能力、合理防御機制幾近崩潰,內分泌系統雜亂無章,出現紊亂。“司令部”“斷水斷電”—遞質失衡,秩序大亂。焦慮和抑郁籠罩了“世界”,一片陰暗。
重建個體的心理結構平衡,恢復中樞的工作條件—內分泌系統均衡,適應新的生存環境—生活的重大改變狀態,成為個體的首要任務。這個任務的完成和內在“應急預案”的構建,才是創傷性抑郁障礙的真正康復。
音樂治療的動力特征,正好吻合了這個需要。認知行為療法,以符號和語音方式,傳導著重建信息,以圖調動內部資源,構建新的平衡。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是有效的,然而對于很多求助者,卻會遭遇到發展“瓶頸”。諮訪雙方都可能會出現一種無力無助感。
音樂治療的動力效用,往往在無言之中得到發揮,令人驚喜!內在能量的整合疏導,不難想象,轉移與升華在悄然進行。悲哀跟著音符化為淚雨,淚雨追隨韻律帶來了春風,愁容隨著旋律化為笑靨,……
三、 創傷性抑郁障礙的音樂干預實施
本人眾多創傷性抑郁障礙的干預實例中,喪偶暨閃婚女士闕某的抑郁障礙干預最為典型。筆者試圖據此呈現音樂干預框架,而非標準程序。精神心理疾病的癥狀干預,可以有診斷標準,藥典須知等規范可以遵循;而心理治療所面對的的每個個體的“問題”差異、多樣性,導致心理干預的非標準性,技巧性乃至藝術性;然而這個非標準性又是不失框架和理論基礎的—科學性。毋寧說,音樂治療和其他任何療法一樣,必須具備一定的結構性。
這是一位不幸的女士,36歲,大學文化;八年的夫妻恩愛婚史;兩年前,在一次游樂的漂流中發生落水意外,丈夫被人從溪流中打撈起來,已經回天乏術。案主近年體檢,除消化不良,輕度胃炎,消瘦,無其他疾病報告。失眠,食欲不振,長期以淚洗面;一年前理性選擇某公務員再婚,半年前求助時,已經到了婚姻離異邊緣狀態;案主端莊貌美,敏感細膩,言語得體,面容憔悴。主訴長期持續痛苦,低落自卑;一人獨處就忍不住無端哭泣,氣短;頭痛、失眠;自殺念頭經常冒出來,稱說要不是因為父母和孩子,懷疑自己不定哪天就會自殺。在半年的心理治療中,采用了音樂干預策略,效果明顯。基本過程如下:
、診斷分析:經攝入性談話,生活事件分析,診斷為創傷后應激障礙。臨床相主要表現為創傷后抑郁性障礙。經過催眠式自由聯想分析,發現闕女士因為丈夫溺水死亡事故突發,恩愛夫妻之間太多的“未完事件”糾結于心,不能自拔;沉湎于抑郁之中,反倒帶給她一絲安慰,丈夫遺物擺滿房間,睹物思人悲傷帶給自己一些安慰。直到友人介紹一位適齡離婚公務員,理性再結婚,希望得到感情補償,走出悲哀。
無奈這位離異公務員,人格不足以包容喪前夫而走不出痛苦的妻子。加上保留的遺物種種,引發嫉妒。關系很快惡化……
、會話治療:經過第一次咨詢,闕女士能夠理解生活的波折,但是挫折帶來的心理傷害,尤其是再婚的挫敗感,加重了喪夫“未完事件”的投射,抑郁性障礙帶來更加沉重的痛楚。筆者認為認知行為療法難以幫助其走出痛苦。決定采取音樂療法。求助者亦表示樂意嘗試配合。
、音樂子人格的測定:經過交流,對其音樂修養、偏好,文化歷史背景做了了解。經過試聽,以及誘導性提示,認為其對于民樂經典有良好的敏感反應。其音樂子人格屬于“深沉的二胡型”。決定對其采用民樂經典進行治療。
、投射、支持音樂治療:
1、敘事聯想音樂投射。場所,筆者音樂治室,躺臥零負荷電調治療椅,室內柔和暗淡黃光。采用《童年的回憶》、《天涼好個秋》、《十送紅軍》純音樂二胡曲為背景音樂,音量輕柔;做淺度催眠引導,放緩呼吸。音樂起,筆者詢問,“此刻跟丈夫關聯最密切的聯想是什么?”答:“婚紗照……”兩行清淚即刻奔涌而出,嘴唇顫抖……筆者提示闕女士,這里是安全的,請繼續回溯你的生活,美好的記憶,痛苦的記憶,音樂伴隨你。音樂進行到15分鐘,闕女士開始嚎啕大哭。歷時七十分鐘,音樂淡出,筆者做喚醒式情緒導出。事后,其做了簡單的陳述,音樂把她帶到和外婆的時光,外婆已不在人世,委屈的她投入外婆的懷抱,淤積的情感傾瀉而下。
2、支持音樂治療;五天后如約做第二次治療。闕女士自稱頭痛減輕,依然氣短郁悶,不能自我,依然悲哀。筆者決定繼續做情緒宣泄,支持性治療。室內設置如前,緩慢呼吸,輕度催眠意念引導;采用音樂編排《童年回憶》、《江河水》循環,以圖引導悲哀情緒的宣泄。大約八分鐘后,進入悲傷情緒,無聲哭泣,淚流滿面。四十分鐘后,轉用二胡曲《十送紅軍》,引導做“未完事件“的聯想,表情痛苦悲哀,雙手十指緊扣。暗示喚醒引導結束,悲傷情緒慣性明顯,靜坐片刻后離開。
3、投射治療和家庭作業:寫下與丈夫的遺憾。五天后依約前來。有十幾件希望與丈夫一起做的事情寫在紙上。最大的遺憾是未能與丈夫告別而天人永隔。筆者決定再做音樂投射處理。治療設置如前,音樂編排二胡曲《十送紅軍》循環,音量輕柔;潛度催眠引導后,闕女士進入閉目冥想,兩行眼淚流出。但面部表情已不如以前悲傷。六十分鐘結束本次治療。五天后,再次重復本次治療過程一次,增加動力火車組合《搖籃曲》收尾。
4、家庭自我音樂調節:經過幾次治療,自稱對二胡曲《十送紅軍》“產生了感情“。筆者開出清單,《十送紅軍》、《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要求闕女士依次各聽一天、二天、二天或更久。求助者自稱音樂聯想已經不是陰霾,而是陽光和恬靜的湖面……
5、激勵重建自信:治療設置如前;選用音樂為交響樂《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循環、《紅旗頌》,求助者經過前幾次的治療,對音樂的感受性和領悟力明顯增強。樂曲進行到激昂處,出現了握拳動作。六十分鐘結束,其聯想為大學舞會,跟女兒去上學的路上。《紅旗頌》的進行節奏中,女士聯想到做干部的父親奮斗的歷史和給與自己的關懷,高考的經歷……
引導結束,女士平靜而神情篤定。此后,每隔十天,分別選用了一些中西經典而闕女士有些熟悉的樂曲,做為背景音樂,做心理催眠暗示治療。歷時四個月,闕女士表示自我感覺良好。自己認為“可以告一段落”。
五、效果評定:近期抑郁自評量表測量,標準分為49分;SCL-90測量,總分為153分,人際敏感2.1分、焦慮1.8分、抑郁1.9分、強迫2.1分外,其他分數均明顯低于2分。
本案例音樂治療效果良好,回訪已能明顯感覺到闕女士陽光的一面,不再哭泣,工作狀態正常。
四、 小 結
本文并非想輸出一個抑郁性障礙的音樂治療標準程序。然而音樂治療的結構性卻是不可以忽視的。以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動力學的觀點看,目前的障礙,必然有其歷史原因;淤積的負面心理能量的轉化或者釋放,是音樂治療投射支持策略的重要根據。情緒與音樂的共鳴是負面能量的舒緩與疏導。合理認知的建立或者信念體系的合理化也是潛在心理能量整合管理職能的發揮。而創傷性抑郁障礙的音樂治療結構,必然包含:負面心理能量的疏導釋放、孱弱心理狀態的支持、平衡心理重建等三大階段。具體的干預策略實施,則要根據個案的特點有技巧性乃至藝術性地操作了。
音樂治療大有潛力可挖。
(鄭丹霞)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