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厭學是每一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頭痛的問題,尤其處于青春叛逆時期的孩子,更是讓人焦慮。據了解,大部分家長只會通過語言溝通,起不到明顯的效果。其實幫助孩子告別厭學,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必備的過程。
專家指出,大多數孩子的厭學,其根本原因在于責任感的缺乏。所謂責任感,是指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了所應完成的任務,做了所應做的事情后,所具有的一種良好的心理體驗。責任感使人們在沒有完成所應完成的任務,沒有做所應做的事情后會有一種自責、內疚、焦慮等負性情緒體驗。
如果能讓我們的孩子具有了責任感,厭學問題便會自然解決了。實際上,孩子今天之所以厭學, 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著極大的因果關系。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將責任知識轉變為孩子的責任感呢?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責任感是一種高級情感,它是不能通過像學習知識一樣,簡單的灌輸和講解得到的。它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行為,使責任知識內化為自動起支配作用的價值觀而獲得的。
如果您想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讓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盡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飯前準備餐桌、飯后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等。
然后,就是要盡量幫助孩子培養起學習的興趣,這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就有了美的享受,從而會自動地將主要經歷放在學習上,興趣加責任感,使得孩子好好讀書成為必然。
第三現在是過去的結果,而未來是現在的結果。作家長的,要滿懷信心的,從此時此刻開始在日常的生活中,一點一滴、不怕麻煩的注意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并幫助孩子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如此才算是真正的疼愛孩子,給孩子一個幸福、光明的未來。
厭學的情緒一旦消失,孩子在學習上也會下苦功,成績自然突飛猛進。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從細節、小事做起,對孩子的成長教育進行全面的改造,讓孩子有一個身心健康的學習環境。
下一篇:如何讓減輕孩子考前綜合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育不當體現孩子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