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抑郁癥是比較常見的疾病,現在很多中年人要引起重視,多出現在中年人的身上。也許你現在家庭美滿,并且事業有成,但是工作壓力讓你無法喘息,時間久了就會患有抑郁癥,那么中年人怎么擺脫抑郁癥呢?這是很多人十分關心的問題,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
抑郁癥狀≠抑郁癥
心情不好、心緒煩躁、偶爾睡不著覺……這樣的抑郁心情,人人都會遇到。施慎遜介紹:人皆有七情六欲,抑郁也是情緒中的一種。這種偶爾的“心理感冒”,并不能稱之為抑郁癥。那么,什么才叫抑郁癥?他解釋,首先,抑郁的嚴重程度、情緒的低落程度與環境因素不一致;其次,抑郁癥狀已影響到了基本生活能力;再有,病人出現反應遲鈍、早醒、自責、悲觀等。
專家表示,抑郁癥絕不僅是心理上出現問題。目前,國際醫學界已將抑郁癥列入慢性病范疇。抑郁癥確實存在生物學基礎,但到底是哪個基因出現缺陷,哪個位點有異常,人類尚未找到“謎底”,這也導致許多人片面地將抑郁癥等同于單純心理疾病。
心病不能只用“心理”醫
在抑郁癥發病人群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大致為2比1,城市人群發病大于農村人群。發病同時呈現兩個高峰:20歲左右的青春期、40歲左右的中年期。事實上,抑郁癥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發病基礎包括兩個因素:遺傳學因素和環境因素。專家舉個簡單的例子,不同個體因遺傳差異,猶如不同的“鐵塊”,遇到重重一擊后,“熟鐵”沒有太大損傷,“生鐵”卻碎了一地,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會患抑郁癥了。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內有家庭瑣事、外有工作壓力,這種“三明治”般的生活,為抑郁癥的發作提供了環境因素;若是本身再有易感基因,抑郁癥便會找上門來。施慎遜說,常會有人勸抑郁癥病人“別鉆牛角尖”、“想想開”,但病人有如此情緒,可謂身不由己。
中年人怎樣擺脫抑郁癥
施慎遜說,所謂“茶不思、飯不想”,這一俗語映射出情緒波動與生理反應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從臨床角度來看,從下丘腦到腎上腺軸(HPA軸)再到大腦皮層,抑郁癥的發病與這一“身心構架”密切相關,治療也應有的放矢。對中重度抑郁癥病人,定期正規服藥,方可使紊亂的大腦功能神經網恢復秩序;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疏導等輔助手段,可以得到臨床痊愈效果。
總而言之,抑郁癥的危害是很大的,其實它跟別的慢性疾病一樣,專家表示:對于抑郁癥是不容忽視的,應當科學的對待,否則就會越發嚴重,此外,對于抑郁癥患者對于自身也要有認識,不要出現無法扭轉的悲觀情緒,出現心理問題,應當及時調理。
下一篇:心情抑郁 其實并非是抑郁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抑郁癥的先兆癥狀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