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靈感冒”更像“心靈高血壓”
抑郁癥更像高血壓得長期治。一直以來,我們都把抑郁癥比喻為“心靈感冒”,目的是教育患者視抑郁癥為類似于軀體疾病,消除病恥感。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汪作為提出,“感冒”治愈后可以立即停藥,但抑郁癥已被認為類似于高血壓、糖尿病等,屬于一種慢性、復發性疾病。近日,一份關于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率先在國內對抑郁癥患者實施整體、長期干預的調研報告出爐。抑郁癥更像高血壓得長期治。30名2009年3月在虹口區精衛中心門診的抑郁癥患者,接受為期8周的團體治療;定期參加抑郁癥患者自助團體;結合自我管理手冊,進行自我心理調適與病情監測。綜合干預后,28名患者癥狀顯著好轉,而病人們也對病友俱樂部產生了“心靈之家”的感覺。
“快樂沙龍”讓病友傾訴有個家
在抑郁癥患者中,部分人初步緩解了就悄悄停藥,有的對自己曾是“心理病人”抬不起頭,還有的總覺得周圍人用異樣眼光看自己。而虹口區精衛中心“快樂沙龍”的抑郁癥患者們卻覺得自己“心病”和別人的“身病”一樣正常,只要好好呵護,身心都能乖乖聽話。
抑郁癥更像高血壓得長期治。54歲的陸女士退休前是某幼兒園的骨干老師,工作能力非常強,退休后一下子無法適應角色轉變,再加上處于更年期,出現了典型的抑郁癥狀。整天情緒低落,開心不起來,對任何事不感興趣,不想出門,甚至有過消極念頭。治療期間,每次癥狀好些了她就停藥,有時遇到家庭瑣事自我調節不好,總會復發。醫生介紹她參加“快樂沙龍”項目,上了兩次團體治療后,陸女士感覺越來越好,和病友們分享心理和生活體驗,看到了發生在病友身上的事,給予他們支持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借鑒。
另一位顧女士在患病后,常常因為遇到工作上的困難而自卑、逃避,寧愿待在家里不愿上班。團體治療時,心理師為她介紹各種壓力管理的辦法。如把日程安排得像小學生一樣記錄在作業本上,起初盡量多安排些輕松有趣的內容,在完成每個項目的過程中增加自信心。顧女士表示:“我覺得這里就像心靈之家一樣,讓我有安全感。 ”
而鐘小姐在工作期間不幸骨折,這對抑郁癥患者來說可謂不小的應激,但病友們輪流上門探視、電話慰問,讓她心里暖暖的,平穩度過了康復期。
抑郁癥更像高血壓得長期治。這些抑郁癥患者每周在1名精神科主治醫師和2名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分4批進行團體治療,從一開始的“破冰”成員自我介紹、抑郁癥健康教育,醫生和咨詢師引導放松訓練,到大家通過團體游戲、剪紙、拼貼畫來尋找自己的需要、信心,一應俱全。
每個患者還有一本“回家作業”——自我管理手冊,不少病人把這本冊子當成日記本,每天記錄自己的心情病情,一旦出現復發時,醫生也能及時了解病情。
“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明顯見效
抑郁癥具有高發病、高復發、高致殘、高自殺率等特點,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抑郁癥更像高血壓得長期治,盡管現有的抑郁癥治療手段眾多,但是半數以上患者不能痊愈,持續的殘留癥狀導致疾病慢性化和高復發風險,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后,多年后復發的情況并不少見。
難治性或慢性抑郁癥的處理從急性期治療向長期管理模式轉變,這也正是國際上最新的綜合療法。因為“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在對抑郁癥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應對技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方面有了新突破。該項研究在國內率先嘗試將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應用于慢性抑郁癥患者,提高了臨床痊愈率,降低了復發率
下一篇:抑郁癥是導致自殺的元兇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走進老年抑郁癥的誤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