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老年抑郁癥,是常見老年人心理疾病,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但是很多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面對老年抑郁癥的時候很容易走進一些誤區,那么老年抑郁癥有哪些誤區呢?
老年抑郁癥誤區1
只是情緒問題,不是疾病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情緒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續到一定時間,就可能是抑郁癥,就不應該認為是通常的情緒不好,而應該以抑郁癥來對待。
老年抑郁癥誤區2
老伴去世,悲傷過度,不是得了抑郁癥
親人去世后,親屬(居喪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緒行為也一定與平常不同,醫學上稱作居喪反應。居喪反應是一種正常的悲痛反應,親屬經常向周圍人訴說悲傷的心情,會有輕微的負罪感,如認為自己沒有照顧好死者,會有輕微的體重減輕與睡眠紊亂,但在2個月內嚴重癥狀會消失,居喪者會試圖重返工作和社會活動,如盡量與家庭成員在一起或去工作,居喪者主動通過這些方式來轉移注意力,擺脫悲痛情緒,1年內情緒逐漸平穩。而居喪者患的抑郁癥是一種異常的悲痛反應,與居喪反應有多方面不同,抑郁癥患者會有強烈的負罪感,認為自己有罪,會有強烈的無價值感,認為自己活得毫無意義,經常考慮或企圖自殺,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和睡眠紊亂,這些嚴重的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患者幾乎不想也無法重新開始工作與社會活動,這種異常的情緒可持續1年以上。因此,切不可把抑郁癥當成正常的居喪反應。
老年抑郁癥誤區3
退休后抑郁,是不適應
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醫學上稱作不良生活事件或負性生活事件,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抑郁、焦慮的情緒。性格開朗、心理素質好的人能很快度過這一時期,接受現實,正確面對以后生活;性格不開朗、心理素質差的人則可能出現持續較長時期的抑郁、焦慮情緒。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癥,是根據前面所述的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不管有無重大刺激,不管是什么性格類型,只要嚴重到一定程度,滿足標準,就診斷為抑郁癥,就應該進行抗抑郁治療。當然,抑郁癥與性格、與生活事件有密切聯系,性格不開朗,不樂觀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發生后,更容易得抑郁癥。中老年抑郁癥患者發病前常有家庭矛盾、經濟糾紛、身患重病等誘發因素。特別是在離、退休后,由于離開工作崗位,社會活動圈子縮小,更容易產生孤獨、無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抑郁癥。
作為家人,應該在老人年老以后子女給予老人多一些關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老年抑郁癥的發生。
下一篇:抑郁癥更像高血壓得長期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趕走家庭抑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