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中國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但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6月18日,在由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主辦、美國惠氏藥廠獨家贊助的亞太精神科學高峰會上,來自全球和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00位精神衛生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共同呼吁全社會正確認識抑郁癥,重視抑郁癥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提高抑
郁癥患者的就醫率。
抑郁癥讓越來越多的人遭受折磨,也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失。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衛生經濟學胡德偉教授在亞太精神科學高峰會上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抑郁癥在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41億人民幣,間接經濟損失481億人民幣,總經濟負擔達到621億人民幣。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損失還將繼續加劇。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周東豐教授告訴記者,要想有效地控制抑郁癥,必須首先解決識別率和用藥意識這兩大“攔路虎”。據有關調查,在我國抑郁癥患病率約為3%~5%,而在這些抑郁癥的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終有可能死于自殺。與高患病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非專科醫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還不到20%。而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問題一:為什么九成患者未獲治療?不是“性格的弱點”那么簡單
在我國超過2600萬抑郁癥患者中,是什么原因導致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而九成患者未獲治療呢?
美國加州大學衛生經濟學教授胡德偉總結了三個原因:“一個是文化和社會背景造成的,使抑郁癥患者不好意思就診,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去看這個病。第二是患者沒有意識到這是病,也就是說,患者根本不知道通過看醫生治病吃藥可以治愈。第三可能是沒有足夠的經費。”
周東豐教授認為,抑郁癥患者就診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社會上廣泛存在對精神疾病的歧視以及病人的自卑感。人們常常把抑郁癥看作是性格的弱點、意志薄弱的表現,或是過多地強調抑郁癥是精神壓力或精神刺激的結果,片面地以為解決了現實問題,抑郁癥就自然消失了,無需尋醫問藥;又由于抑郁癥常常合并各種身體上的不適感,被疑為得了各種軀體疾病,做了多種檢查而發現不了什么異常,得不到恰當的治療。另外,非精神科醫師對軀體疾病患者的心理問題重視不夠,對伴隨焦慮、抑郁癥狀的軀體疾病患者,如不處理相關的心理問題,就會影響軀體疾病的治療效果。因此,對于非精神專科醫師來說,提高對患者精神衛生的重視程度,了解和掌握常見的抑郁癥和焦慮癥的臨床癥狀十分必要。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何燕玲教授認為,還有一部分患者根本不知道到什么機構看什么門診,大城市還好一點,但在偏遠的農村山區,人們對這方面的信息獲取遠遠不夠,也是導致未能及時獲得治療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我國現在的醫療資源不充足,并不是每個地區、每個城市都有足夠的資源保證抑郁癥患者看病。因此,從患病到真正能夠獲得治療,患者可能會遇到很多障礙。
問題二:抑郁癥患者為何越來越多?軀體疾病令人“心苦”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有關數字表明,全球抑郁癥的患病率約為11%。抑郁癥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4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抑郁癥患者為何越來越多呢?
據了解,引起抑郁癥的原因有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和精神因素。何燕玲教授認為: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的競爭、壓力、家庭結構以及婚姻觀的變化等,是造成抑郁人數增加的心理因素;二是以前得了抑郁癥的人,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他們的平均壽命低于一般人,可能三四十歲就因為“抑郁成病”去世或自殺,而現在得抑郁癥的人通過治療,平均壽命延長,所以看到了“患病總人數”的增多。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癌癥、免疫性疾病這些致死、致殘率很高的疾病,往往會使患者產生抑郁,隨著這些疾病發病率的上升,抑郁癥也在增加。有資料顯示:抑郁癥狀發生率在一般人群中是5.8%、慢性軀體疾病患者是9.4%、一般住院病人33%、老年住院病人36%、門診癌癥病人33%、住院癌癥病人42%、腦卒中病人47%、心肌梗塞病人45%、帕金森氏病病人39%。
通常,抑郁癥患病率女性較男性高,約2∶1,特別是農村女性,因抑郁癥自殺的比率比男性高得多。對此,周東豐教授的解釋是:就社會條件而言,農村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上的地位差一些,承受的壓力較大。從生物學角度來講,身體內分泌的穩定性與抑郁癥的發生關系很大,所以,女性抑郁癥有幾個發病高峰:一個是青春期,明顯的特征就是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很多女性月經前有抑郁和焦慮的癥狀,這說明內分泌的變化是改變人的情緒的重要因素;一個是產后抑郁,國外有關調查顯示,產后有30%左右的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并不是生了孩子不高興,而是因為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了大幅變化;還有一個就是更年期患抑郁的比較高,同樣也與內分泌的不穩定有關。所以,女性患抑郁比男性高,除了社會因素外,特殊的生理因素不容忽視。
問題三:治療抑郁癥有哪些誤區?醫心病,要“心藥”更要“真藥”
對于抑郁癥,人們在認識上存在很多誤解。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鄒義壯教授對記者說,首先應該明確指出,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需要治療。而且對患有抑郁癥的人,不能籠統地說他性格不好、受過刺激,或者是家庭教育、背景有問題,這些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或是誘發因素之一,而實際上抑郁癥的原因更多是生物學上的———生物學的因素一般要占50%以上,所以應該進行藥物治療。很多患者擔心抗抑郁的藥物有副作用,怕越吃越傻,實際上現在精神科用的藥物,跟過去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最近20多年來,多數病人通過正確服藥后能夠繼續工作和學習,而藥物的副作用很小,也很安全。另外,大多數人覺得精神方面的疾病很難治療,而且是慢性、長期的。實際上,抑郁癥是完全可以治療的,而且治愈的可能性非常高,只要及時就診,治愈率可達到80%左右。為了公眾更好地了解抑郁癥和心理疾病的有關知識,中華精神科學會和北京回龍觀醫院開辦了中華精神衛生網,并提供免費的心理測驗和心理咨詢。
有人認為,抑郁癥屬于心病,“心病還要心藥治”,所以重視心理疏導,排斥藥物治療。鄒義壯教授說,如果病人出現反應遲鈍、腦子發空、記憶力受損、自殺企圖等癥狀,僅靠心理治療和咨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定要使用藥物治療。
周東豐教授指出,救治抑郁癥,必須樹立正確的用藥意識:“抑郁癥是容易反復和復發的疾病,有效的藥物治療在三個月后,通常可以使患者癥狀消失,社會功能恢復———即臨床痊愈了。但臨床痊愈還不等于完全治愈,如果此時停藥,許多患者的癥狀可能會出現反復,所以,達到臨床痊愈的首發抑郁癥患者,應當繼續鞏固期用藥治療4~9個月,首次治療充分,可以大大減少復發。而復發的患者在鞏固期應當進行維持期治療1年以上。”
“抑郁癥的自殺率很高,必須早診斷、早治療。”周東豐教授特別強調:“情緒低落和抑郁癥不完全是一回事,抑郁癥有一個明確的診斷標準,以情緒低落、思維反應遲鈍和身體疲勞為主要癥狀,持續兩周以上,而且確實影響到一個人的社會功能,比如說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我們才診斷為抑郁癥,建議抗抑郁藥治療。如果患者有心理壓力、心理矛盾,但不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的,我們不建議藥物治療,因為緩解這些心理因素可以使用多種手段。”
判斷抑郁癥并不難
患者及親友參考:
根據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2001年制定的《中國精神障礙診斷與分類標準》第三版,當一個人受一定環境因素影響或無任何原因出現以下癥狀,持續2周以上不能自行緩解,影響到個人的社會功能,如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此期間至少有下述癥狀中的4項,就應當考慮是否患了抑郁癥。抑郁癥的常見癥狀如下: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明顯減退或無原因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欲明顯減退。
臨床醫生參考:
非精神科醫師對軀體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衛生了解不夠,往往影響了對抑郁癥的早期診斷。抑郁癥臨床上以抑郁狀態為主要癥狀,非精神科醫師一旦發現就診患者有如下表現,應高度懷疑抑郁癥的可能性: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郁郁寡歡,度日如年,痛苦難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現焦慮、易激惹、緊張不安。
2.喪失興趣或不能體驗樂趣是抑郁病人常見癥狀之一。病人喪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任何事都興趣索然。體驗不出天倫之樂,既往愛好不屑一顧,常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訴“沒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興不起來了”等。
3.精力喪失:無任何原因,主觀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洗漱、衣著等生活小事困難費勁,力不從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潰”、“像泄了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態。
4.自我評價過低:是對自我、既往和未來的歪曲認知,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才智,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
5.精神運動遲滯:是抑郁癥典型癥狀之一。病人呈顯著、持續、普遍抑郁狀態,注意力困難、記憶力減退、腦子遲鈍、思路閉塞、聯想困難、行動遲緩,但有些病人則表現為不安、焦慮、緊張和激越。
6.消極悲觀:內心十分痛苦、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觀念和行為。據估計抑郁自殺約構成所有自殺的1/2~2/3,長期追蹤抑郁病人自殺身亡者約為15%~25%。
7.軀體或生物學癥狀:抑郁病人常有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睡眼障礙、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晝夜波動等生物學癥狀,很常見,但并非每例都出現。
下一篇:自殺有什么預兆,與自殺相關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情抑郁的婦女更易骨折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