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的老人“動”起來
董文秀,年逾古稀卻能緊跟時代的腳步,讀大學、炒股、報考心理保健師,還打算學習電子琴、胡琴……七旬老太越活越年輕。(4月11日《現代快報》)讀者快評用時尚趕走孤獨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董文秀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作出了詮釋。生命在于從苦難中提取智慧,從安逸中自找壓力;生命在于不斷地汲取知識、積極向上;生命在于感受生活、觸摸時尚;生命在于使自己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即使自己已老態龍鐘、夕陽西下。
看著七十七歲的董文秀老人激情演繹的“無窮動”,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還有多少老人在循規蹈矩、坐等生命的盡頭?老人需要親情和社會的關注和關愛,但更需要自救,老有所為,與時俱進才能真正驅趕晚年的凄涼和孤獨。5302工廠張殿恩愿天下老人皆歡顏
“活到老,學到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上加難。老實說,大部分老人家可沒有董老太太的好福氣啊。他們或者因為身體不好,成天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卻沒錢上醫院,這是醫療保障的缺陷;或者因為兒女不孝,離被趕出家門的日子也不遠,這是傳統道德淪喪的惡果。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讓這些老人家與董老太太一樣過幸福時光就已經很難很難了,更別提學董老太太“炒股弄潮、不為賺錢”的新思維了。
董老太太夕陽正紅,但在還有不少老人家處于艱難的境地。但愿他們能早日擁有董老太太的幸福生活!網友末叢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人生在世,不學習就掌握不到生存的本領,不學習就不能自如地適應現在的社會。恰如七旬老太董文秀所言:“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钡谖覀兊纳钪?,滿足于現狀的人比比皆是。他們目光短淺,以為憑借手中的那點知識就可以遨游整個世界,以為擁有一門手藝就可以走遍天下。殊不知,現在是信息社會,各種各樣的知識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去掌握。如果不努力,我們就會落伍,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網友夕陽映柳老齡化問題不難解
我國社會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們承擔著繁重的養老負擔。老年人如何從“依小靠小”的窘境中走出來,走出一片燦爛的晚年生活來,也就成為全社會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一個話題。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接受新觀念成為老人們適應日新月異的新社會,健康、快樂、充實地安享晚年的“終南捷徑”。如果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都能夠像董老這般深感“光陰似箭,時間不夠用”,那我相信由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網友竹窗聽雨公共資源多關注老者
從董老為了參與各種活動而風塵仆仆全城跑動來看,城市里可供老人們選擇和利用的公共資源雖然有所增加,但還是太少了,離老人們太遠了。對于腿腳不那么便利,身體不那么硬朗的老者來說,恐怕就算他們有董老那份心,也難有那份力吧。其實社會需要關心的不僅僅是兒童、青年,老人的需求同樣也應該得到滿足,那么,老年大學能否也能像中學一樣建一些分校?高校、圖書館、演出機構能否也能送一些資源到社區,到老人們身邊?這些是董老,也是她背后更多的熱情奮發的老者們對于社會的殷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