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天我們在新聞報紙上都會看到有人自殺,人之所以自殺是因為不重視心理健康,讓自身存在不良的心理,從而放棄自己的生命,放棄這個世界。那么,究竟有什么樣的心理有什么樣行為的人容易自殺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一 有暴力傾向的父母
很多青少年自殺者是來自有暴力傾向的家庭,其父母教養子女模式較苛刻,常用暴力的管教方法,兒女幼時常受虐待。
二 家庭的危機
自殺者的家庭出現危機,這危機雖然不以自殺者為中心,但卻會影響全家。例如:兄弟姊妹中有人患病,令父母全神貫注病者身上,因而減少對自殺者的責任及關懷。
三 抑制情緒
大部分企圖自殺者因危機的出現而變得抑制,但亦有情緒顯得甚為激動或敵對的時候。在自殺前,他們對現況一般都感到無助,對危機的解決認為無望。
四 侵犯或沖突
自殺者感到被侵犯或有一個無法解決的沖突。例如:自殺者成績平凡,但家長堅持要老師安排轉讀名校;自殺者雖然極喜歡就讀原校,但轉校的決定無法改變。
人活一世不容易,不要讓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對我們身心造成傷害,更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寶貴生命。要知道,你之所以來到這個社會,你要感謝你的父母,并且還要感謝那些關心你的人,如果你不重視心理健康從而自殺,那么你會對不起關心你的所有人。
下一篇: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心理階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解析自殺心理學 你知道多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