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有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而又缺乏科學的教子方法。他們往往憑個人的直覺和傳統(tǒng)經(jīng)驗來管教孩子,這使得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產(chǎn)生了許多誤區(qū),甚至鬧出了許多悲劇。如果不能認識和避免這些誤區(qū),必然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發(fā)育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教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往往不承認孩子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總在苛求和挑剔孩子。甚至年輕的媽媽不去考慮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從而殘酷地扼殺和剝奪了孩子自己的興趣要求。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創(chuàng)造未來的“雕塑家”,孩子的成才是由父母的雙手奠定的,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很多父母缺乏對孩子發(fā)展狀況的研究,不懂得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而不顧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一味追求智力開發(fā),過早地進行各種知識技能訓練,做出違背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事情,致使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背上了很重的心靈包袱。
他們忽視孩子獨立意識、良好情緒情感、良好品德素質(zhì)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造成孩子的不健康。這些父母的所作所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毋庸置疑,父母只有認識和避免這些誤區(qū),才能避免很多教子中的遺憾,甚至悲劇。
關于家教的多次調(diào)查都說明,我國的大多數(shù)家長、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有90%以上都認為自己是家教的“失敗者”:對孩子不滿意;而中小學生中也有95%的孩子對家長不滿意。在有些發(fā)達國家中,孩子所佩服的人物中父母處在第一、二位;而在我國,父母在孩子所佩服的人物中列于第九、十位。這些調(diào)查至少說明,許多父母需要更新知識和完善自己。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但現(xiàn)實中有很多家長僅憑一己之見盲目地教育孩子,這樣難免步入家教誤區(qū),對孩子的一生貽害無窮。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有問題,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家教要講究科學,父母要有耐心和細心,并堅持科學民主的家教方法。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孩子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正在成長的人來看待,才能教育好孩子。倡導科學,也就是倡導遵循現(xiàn)代化的學習規(guī)律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去教育孩子,只有這樣,才能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家長應將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人,不能用自己過多的欲望,去扼殺孩子的童年。給孩子選擇自己的行為和做決定的機會;父母應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可以親近和說知心話的朋友。兒童是父母的鏡子,家長應該以孩子為“鏡子”,承認自己也是不完美的,應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尊重孩子,被孩子欣然接納,父母才有資格教育孩子。這樣的親子關系可歸納為:順其所思,與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動;投其所好,揚其所長;用其所為,促其所成。
專家建議
父母在錯誤的家教思想的誤導下,往往步入教子的誤區(qū)。只有及時地消除家庭教育的誤區(qū),采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地全面發(fā)展。教育專家指出,父母要注意如下幾點:
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父母適當?shù)年P心和照顧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一旦照顧過了頭,就成了問題。孩子一旦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有大腦而不用,有手腳而不動,不從事任何實踐活動,只是被動地接受。一旦離開父母、家庭就會感到寸步難行,不知所措。父母要防止將關愛變成溺愛,把握愛的尺度。如果關愛過了頭,反而會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
不能片面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
很多父母往往過于看重分數(shù),僅僅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孩子,使孩子從幼年期起就承載了太多的負荷和壓力。孩子勤奮上進值得高興,但是過分重視分數(shù)和名次,把學習當作競賽卻未必是好事情,要想讓孩子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取勝,一定要從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上入手,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的綜合競爭力,才是抓住了孩子未來成功的根本。
避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
對孩子的期望要實事求是,順其自然,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排憂解難,而不要硬逼孩子,無休止地對孩子提出要求,不切實際地急于求成。
拔苗助長只會事與愿違。當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時,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產(chǎn)生了。時間一長,隨著這種反感的積累,出現(xiàn)各種問題也就成為必然。
切莫重言教、輕身教
“身教勝于言教”這是古訓,是我國傳統(tǒng)家教的重要經(jīng)驗。父母不但要言教,更要身教。因為孩子通常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如果父母有不良的習慣,孩子也會通過模仿、耳濡目染等方式加以學習,因此孩子的不良個性、品質(zhì)、習慣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密切相關。父母的不良習慣不但自己受害,更使子女受害,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莫要強求孩子練特長
讓孩子學習一門藝術,對于開發(fā)孩子智力、陶冶情操、活躍生活都大有好處,或許還能造就出一個“小天才”。但是當學藝已經(jīng)成了孩子不堪承受的重擔,父母就須重新考慮了。學才藝最基本的出發(fā)點,應該是孩子的興趣、天賦。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把它作為任務強加給他們,就會使他們產(chǎn)生抗拒,從而導致問題的產(chǎn)生。
下一篇:父母教養(yǎng)影響深層思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好玩打鬧用心理轉(zhuǎn)移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