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25
閱讀 :418
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的存在,但其目的實質上卻是一致的,都是要有利于被教育者的鍵康成長和發展。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方法不當,被教育者往往就不易接受,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這些不當的方法,首先來自家庭方面。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過高,就容易采取簡單粗暴式、命令式、專斷式等教育方法,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其次,在學校里,有些教師在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著完成施教任務的想法,不認真探索教育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照本宣科,呆板無味。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強調你就將怎么怎么樣,學生自然不服。有些教師對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于注重分數,也會使使學生產生“老師對我已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造成逆反心理。
因此,要想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就必須調整教育方法,做好以下幾點:
1.教育者加強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認識到教育者與他們自己目標的一致。
2.加強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感情這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如果教育者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多些溝通,就會使被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教育。
3.用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人們在心靈深處都渴望他人的贊美,多一句贊美就有可能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多一份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
4.要想教育好青少年,教育者必須多學習,掌握的知識要多于被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