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拖延癥本來就是一種習慣,今天明明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因為自己的懶惰,總是要推到明天,用大把的時間浪費在閑聊,上網上面。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病,影響了心理健康不說,還阻礙自己事業的發展。如果你已經發現了自己有以下的這些毛病,最好趕緊的克服。
拖延癥已成職場通病
“看著工作任務就心煩,能拖一秒是一秒,總感覺自己很忙,但其實沒有可忙之處,期限到來前,心里雖然很焦慮,但總想"再等一下".”想起自己的拖延癥,很多員工很懊惱,明明應該盡快完成活動策劃,但一面對電腦,就馬上被各種新聞資訊、電影視頻或游戲吸引,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就被消遣過去了。
記者采訪發現,許多職場人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有拖延行為,如作家、設計師、策劃人員等。不少人認為拖延癥已成為職場人的一個“通病”。某網站上一個叫“我們都是拖延癥”的小組,其成員有53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職場人。
另外,在微博上輸入“拖延癥”搜索,有關討論超過30萬條。“布置給我的雙休日任務還沒動,怎么辦呀,這東西兩個工作日還不一定能搞掂,我只有半天多的時間了。”網友“溜溜aka”把自己的行為歸結于“該死的拖延癥”,稱只能晚上加班工作。而網友“Vivienne大王”也深受其害,稱自己對著電腦就是不愿意工作,不是玩微博就是網購,工作效率低。
網絡是罪魁禍首之一
伴隨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而人的注意力極容易被分散,部分人的拖延癥便由此而生。
“打開電腦,聊天、瀏覽網頁、玩玩游戲或看下視頻,工作還沒開始做,半天就過去了。”這是平面設計師小周的拖延表現。有同樣經歷的職場人不在少數,這部分人的日常工作大多離不開電腦,每天的工作幾乎都從啟動電腦、登錄網絡開始,卻常常被網絡信息“誘惑”,從而把該做的工作推后、拖延。
據職場人反映,信息量龐大、更新換代快、沒有時間限制、可供消遣娛樂或打發時間的網絡已成為不少職場人逃避工作的借口,被職場人認為是“拖延癥”的罪魁禍首之一。
不自信易產生逃避心理
“從心理層面分析,部分人對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導致拖延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佛山市心理輔導協會會長顏農秋認為,工作上曾遭遇過重大挫敗,對自己不夠自信的人,容易產生逃避心理,常以疲勞、狀態不好、時間充足等借口來拖延工作進度。
顏農秋認為,這部分職場人實際上很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更希望別人覺得他時間不夠、不夠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任務重復缺乏工作動力
“日復一日的工作,工作任務經常重復、沒有挑戰性,卻不能由自己來把控,必須去做。而你做起來覺得沒有新鮮感或滿足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懶散、拖延的情況,這屬于動力問題。”顏農秋表示,工作拖延表面上是意志力不夠,實際上是動力不夠。“不喜歡的工作也一定要做,那就等非做不可時再做。”
另外,拖延還與個性有關,如自我控制力差、做事隨性、優柔寡斷或完美主義者,也容易出現拖延。
惡性循環影響職業發展
據研究發現,20%的人認為自己是長期拖拉的人。雖然拖延癥看起來是一種日常行為現象,很多人不把它當作嚴重問題,但它其實是自我調節的一個重要問題,若不防治拖延癥,可能會造成嚴重危害。
“越是拖延的人,其內心就越緊張,心理壓力越大,思維和工作效率都會因此變得很低,工作成果也不好。”顏農秋認為,若是讓拖延長期惡性循環的話,容易導致工作效率低、生活不順利,會影響工作評價、職業發展。
心理學專家提出可克服拖延癥的方法,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比如每天上班的時候把要做的事情都記錄在便條上面,完成一件就劃掉一件。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很多,縮短了自己的工作時間。剩下的時間你可以去休息,上網,聊天跟同事建立感情。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拖延癥自己會消失掉。
下一篇:如何讓拖延癥遠離我們的生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你了解拖延癥的特征及危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