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拖延癥其實是和心理健康因素有關系的,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嚴重的話,那么對于自己的一個生活還有工作甚至是身邊的人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一起詳細去了解一下導致拖延癥的原因是什么?
形成拖延的諸多因素
對拖延的認識談到“拖延癥”的發生原因,首先我們還需要明確一下疾病的定義。疾病是機體在一定原因的“損害性”作用下,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須知將拖延描述為“病癥”僅僅是我們通俗的說法,拖延是否成為疾病需要考察癥狀是否與有損害性以及是否足夠異常。如前文我們提到的,嚴重的拖延肯能損害人的社會功能以及身心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拖延是一種疾病。但是當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又似乎沒有到達那么嚴重的境地。況且很多拖延行為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不能以“異常”看待??梢哉f,被自身拖延行為困擾的大多數人并不是得了一種“疾病”。
此外沒有篇幅細表的兩個觀點是,拖延行為與智力沒什么關系,與道德水準也沒有什么關系。已經因為拖延而深深自責的朋友,請不要妄自菲薄,耐心跟我一起分析一下拖延形成的因素。
時代的病癥 其實拖延有其深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如果我們的父輩間談論拖延,仿佛不會像80后那么引起強烈共鳴。試想我們農耕時代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業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簡樸自然,正所謂如今提倡的“慢生活”,想必大多數時候,拖延并不成為一個問題。而今的現代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個人時間被嚴重碎片化,本來怡然自得是人類天性,而今卻被社會和我們自己冠以拖延的罪名。可以說,很多時候拖延是自然的,把其歸為不好的范疇是我們功利心泛濫的結果。從這個角度將,容忍自己的一些拖延,放慢生活節奏,倒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心理的問題 除非你在作業評分里得到極大的成就感(這是多么鳳毛麟角),最大多數中國孩子都有過寒暑假作業拖延的經歷。這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因素導致拖延的案例。由于人對負面情緒自發到逃避機制,當我們因為去做一件事感到恐懼、厭惡、抵觸、壓力、焦慮的時候,拖延經常會找上門來。
行為的慣性 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里面很少有自我管理的內容,比如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等等。另外在思維特征上,有些人的發散思維比較強,線性思維比較弱,在歸納和排序上會遇到問題。不拘一格得人,隨遇而安的人,思維跳躍的人,沒有企圖心的人,迷戀過程的人,迷戀可能性的人,迷戀細節的人,這些性格和行為特征更容易引起拖延。
想要更好的去關注和了解這種心理問題,那么在平時生活當中,我們就應該注重一些心理常識的保健,這樣子在面對自己出現的一些異常行為和現象的時候,都可以更早發現,及時的解決。
推薦閱讀:轉變三個觀念擺脫拖延癥
下一篇:五大方法助你告別拖延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六種方法幫你克服拖延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