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你總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嗎?其實你也不是偷懶,只是想著動手卻沒動起來,而且還因此有點負罪感?你會不會常常暗下決心不再這樣,但是卻從未徹底改善?很可能這一習慣還沒真的讓你承擔什么嚴重的后果,但是你的焦慮卻周而復始,無法解除?
如果你符合上面的描述,那你很可能屬于一個龐大但未被重視的群體:拖延癥患者。
別害怕,這并不意味著你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事實上,心理學家還沒有下決心把具有這些特征的人劃歸“病人”一類(該不會他們也在拖延干這件事吧^_^)。但是,如果這種“習慣”已經影響了你享受生活,甚至給你帶了一些無法補救的后果,那么它和其他疾病似乎也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好消息是,醫治這一“疑難雜癥” 可以是一個很快樂的過程。所以,請看下去吧!
Neil Fiore博士在其《The Now Habit: A strategic Program for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and Enjoying Guilt-free Play》(中文版書名《戰勝拖拉》)一書中對拖延癥患者的心理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解決方案。這本書初版于1989年,2006年更新后再版,這本身就是對它的巨大肯定。作者也受到各大公司(如AT&T,美國最大電信公司)和教育機構(如加州伯克利大學,美國最好的公立大學)的邀請,去解決那里員工/學生的拖延問題。如果你認定自己的拖延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那么這本書就是你的必讀手冊。下面就是我從中學到的東西。
為什么我們會拖延?
與很多人以為的相反,拖延其實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它是我們的身體為了保護自己而下意識發出的逃避指令。你也許要問:有什么危險需要逃避?答案是很多人心中存在的對失敗的恐懼,甚至對成功的恐懼,以及對不完美的恐懼(即完美主義)。
所以,正確對待拖延的做法絕不是命令自己“要有毅力”,也不是責備自己,讓自己有負罪感,因為這樣反而會讓相應的恐懼更加強烈,從而更想逃避。只有學會積極地與自己對話,才能讓潛意識中的恐懼感消失,從而不再逃避。
下一篇:轉變三個觀念擺脫拖延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六招教你如何趕走拖延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